生鲜食品,肉制品,水果等商品从保存到运送的所有的环节都对温度,湿度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常规的仓储物流不适用于生鲜产品。冷链能力对生鲜电商的意义,早已毋庸讳言。因此,顺丰、阿里、京东这一些企业在冷链上的发力好不令人意外。
在发达国家,生鲜电商主要是依靠第三方冷链,自建冷链只是辅助,如在美国,像DHL,FedEx这样的企业不但可以完成生鲜食品,药品在美国各地的全程冷链运输,也能完成从美国到中国,欧洲等地漂洋过海的全程冷链运输。 但这种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原因就在于中国第三方冷链的发展尚处于初期,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上的含金量低,成本费用高等缺陷,,实力还不足以作为生鲜电商的主要臂助。
实际上,目前中国即便是实力较强的第三方冷链企业,大多全程冷链能力也仅止于一隅而已,例如,黑猫宅急便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实力最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公司之一,但它的冷链体系基本只覆盖上海买智能”区域称王”。某一些程度上来说,当前生鲜电商纷纷自建冷链,也是受限于第三方冷链能力不够的无奈之举。
就目前来讲,自建冷链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鲜电商企业解决第三方冷链物流不足的问题,,更在于帮助电商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不过,冷链物流是极其复杂的,也是代价昂贵的,生鲜电商企业对自建冷链必须慎之又慎。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冷链很烧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以冷库造价为例,普通仓库的造价约为400块钱/平方米,冷库则要配备保温系统,造价至少2000块钱/平方米,而且冷库要消耗高额的电费,1万平米的冷库一个月的电费至少要20万元人民币。生鲜冷库温度带很多,各种制冷,监测设备都要配备齐全,库内别的设备也都需要防冻设计,因此库内设施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而冷藏运输车的购买,使用,维修价格也都是远高于普通货车。
除了建置冷库,配置库内设备,购买冷藏车等,电商自建冷链还要建立起一套区别于其他品类电商的精准订单预测,标准化品类管理,快速配送,快速库存周转机制------这样的以千万,亿人民币为单位的庞大投入是大部分电商难以承受的,尤其是像顺丰这样的“一段式全程冷链”体系,非土豪不能为之。即便是京东,其生鲜业务至今也主要是采用以顺丰为主,地方冷链为辅的配送方式。只在生鲜业务站稳脚跟并逐步扩展后,京东才加重在自建冷链上的砝码。因此,成本是自建冷链最大的拦路虎,生鲜电商在自建冷链之前,最好扪心自问是否有投建冷链的资本,是否能保证未来资金链的安全。
在区域选址上,生鲜电商冷库应尽可能处于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路线的结点,集散条件便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同时,生鲜电商冷库应该是配送中心型的冷库,需配置多温区温控系统,分拣系统,装卸货系统等关键子系统,电商企业应该委托具备资质的知名机构和企业,参考自身的业务发展状况,来进行冷库的设计和建造。
整个冷库需具备完善的检验检疫功能,多温区温控储存功能,集成信息化作业系统的库存管理和优化功能,包括分拣和包装价格在内的库内操作功能,进销存数据实时对接的数据交换功能等。除满足软硬件条件外,生鲜电商冷库在日常操作上要比普通仓库或冷库更加严格。
电商企业在运营冷库时,要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和KPI考核制度。以果蔬包装流程为例,员工要佩戴棉手套,以免戳伤水果表皮或手温影响水果品质。枝,蒂等必须用剪刀剪断,不可用手摘;冷冻产品在离开温区称重,包装用时必须限定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不得超时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至少有3000家生鲜电商,,而其中99%都在亏损,原因之一就是配送成本高昂。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冷链宅配成本是常温宅配成本的1.5倍以上。在非生鲜电商领域,自建宅配通常的做法是在各地自建配送分站,然后配送到户。但对生鲜电商来说,目前的订单量仍较少,维持这样的配送网络需要很高的成本。因此,电商自营配送要考虑更多的替代方法。
比如,可以与连锁便利店,社区店合作,在一个区域内选择一家或几家便利店,社区店作为客户自提点。这样,生鲜电商就可以集中配送,减去入户配送的运力,时间和人员成本。便利店,社区店还可以以020的模式运营,以线下的展示,体验帮助生鲜电商获取流量。如京东与十数个城市的万余家便利店合作,顺丰开设3000多家”嘿店”二者都是为数不多的,实际进入到生鲜020运营中的生鲜电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